牛蒡果实和牛蒡根在药用方面有什么区别

2022-05-12 22:06

问题补充:
07fw2
07fw2 ·
0 0

牛蒡果实 处方名:牛子、牛蒡、牛蒡子、大力子、炒牛子、炒牛蒡子处方中写牛子、牛蒡、牛蒡子、大力子均指生牛蒡子。为原药去杂质后生用入药者。炒牛蒡子为生牛蒡子用文火微炒,见外表略有焦斑,取出晾凉入药者。

【药性说明】本品辛寒疏散,透疹利咽,苦寒清解,消肿散结,凡风热诸证及肺胃热毒、咽痛疮肿等证,均为常用药。

【功效】1.疏散风热,利咽散结 用于风热感冒、咳嗽、咽痛。本品辛能散风,凉能清热,轻清能透表,体滑气香能利咽散结。 2.解毒透疹 用于小儿麻疹初期,疹发不畅,以及风热疮疡肿毒,腮腺炎等。用牛蒡子清泄肺胃以解热毒。

【用途】 1.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本品辛散苦泄,寒能清热,故有疏散风热,宣肺利咽之效,用治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常 配银花、连翘、荆芥、桔梗等同用,如银翘散;若风热壅盛,咽喉肿痛,热毒较甚者,可与大黄、薄荷、荆芥、防风等同用, 如牛蒡汤;若风热咳嗽,痰多不畅者,常配荆芥、桔梗、前胡、甘草。2.用于麻疹不透。本品清泄透散,能疏散风热,透泄热毒而促使疹子透发,昆用治麻疹不透或透而复隐,常配薄荷、荆芥、蝉蜕、紫草等同用,如透疹汤。3.用于痈肿疮毒,痄腮喉痹。本品辛苦性寒,于升浮之中又有清降之性,能外散风热,内泄其毒,有清热解毒,消肿利咽之效,且性偏滑利,兼可通利二便,故可用治风热外袭,火毒内结,痛肿疮毒,兼有便秘者,常与大黄、芒硝、栀子、连翘、薄荷等同用;本品配瓜蒌,连翘,天花粉、青皮等同用,又可用治肝郁化火,胃热壅络之乳痈证,如瓜蒌牛蒡汤;本品配玄参、黄芩、黄连、板兰根等同用,还可用治瘟毒发颐、痄腮喉痹等热毒之证,如普济消毒饮。

【主治】、疏散风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用于风热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风疹、咽喉肿痛、痄肋丹毒、痈肿疮毒。

 

 

牛蒡根(学名:Arctium lappa L.),又名:恶实、大力子、东洋参,又名东洋牛鞭菜等。一千多年前日本从中国引进并改良成食物,在日本占据台湾时曾在台南要求当地农民大量种植,主要原因是台南有曾文溪畔松沙土质、北回归线气候加上有名阿里山延脉造就其当地牛蒡得天独厚的珍贵性,台湾已作为蔬菜食用多年,有牛蒡发祥地之称。属桔梗目,菊科二年生草本植物,基生叶宽卵形,长达30厘米,宽达21厘米,头状花序多数或少数在成伞房花序或圆锥状伞房花序,瘦果倒长卵形或偏斜倒长卵形,两侧压扁,浅褐色。花果期6-9月。主要分布于中国、西欧、克什米尔地区、欧洲等地。中国牛蒡的种植主要产地分布于江苏省和山东省,江苏省的徐州丰县、沛县,山东省的苍山种植历史悠久,面积规模较大。

【药理作用】 1.促生长作用 牛蒡根制备的天然食用纤维(di-etary fiber.DF),不同比例地加入含有中毒剂量的苋紫(ama-ranth)的基础饮食中,喂饲断奶大鼠,结果使大鼠成长加速,并超过单用基础饮食组大鼠[1]。 2.其他作用 用二氯甲烷和乙醇,从朱蒡根中分离得抑制肿瘤生长的物质[2]。此外,还有抗菌及抗真菌作用[3]。 

【性味】苦,寒。 ①《纲目》:"苦,寒,无毒。" ②《分类草药性》:"味甜,性刚。" ③《四川中药志》:"性温,味苦涩,无毒。" 

【归经】《得配本草》:"入手太阴经。" 

【功用主治】祛风热,消肿毒。治风毒面肿,头晕,咽喉热肿,齿痛,咳嗽,消渴,痈疽疮疥。 ①《别录》:"根、茎疗伤寒寒热,汗出中风、面肿,消渴,热中,逐水。" ②《药性论》:"根,细切如豆,面拌作饭食之,消胀壅。又能拓一切肿毒,用根、叶少许盐花捣。" ③《唐本草》:"主牙齿疼痛,劳疟,脚缓弱,风毒,痈疽,咳嗽伤肺,肺壅;疝瘕,积血。主诸风,症瘕,冷气。" ④《本草拾遗》:"浸酒去风,又主恶疮。" ⑤《分类草药性》:"治头晕,风热,眼昏云翳,耳鸣,耳聋,腰痛,外治脱肛。" ⑥《贵州民间方药集》:"治伤暑。" ⑦《四川中药志》:"治疥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