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围护结构的阳台其围护结构的具体含义

2013-04-15 00:00

问题补充:
zsongjie39
0 0

围护结构的取材,在城市主要由经济和材料品种条件而定,由低级至高级,由简陋到美观。房屋建筑、设计、造型及装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到建筑物的实用与美观,也反映社会的兴替。 板壁、芦席、土坯 1949年以前,这几种材料用于房屋的围护结构还较为普遍,板壁多用在武昌白沙洲、汉阳鹦鹉洲等木材集散地区,因为取材易,施工简便。一般板墙,均采用1.2厘米厚的毛边或齐边板,内立木筋,钉成鱼鳞状,以免透风和渗入雨水,较高级的房屋内壁再钉一层上下接缝的清水簿木板。芦席围护结构多用于郊区菜农集中的村落,一种是用黄泥、石灰加石料或草筋版筑的,另一种是用田泥加草梗,然后和熟做成土砖坯阴干。这两种围护结构易于取材且施工简便,有实用价值。武汉解放后,市政府规定,在市区内不准搭盖芦席棚房,原有的棚户区亦逐步拆除改建。现在这种围护结构已成为历史,即使有所出现,也仅仅是建筑工地临时搭盖的工棚。 砖石砌块砖石砌块的围护结构历史悠久,遗留下来的城内寺观庙宇和武昌龙泉山的楚王陵寝,其做工精细,做到水磨砖,灯芯缝,横平竖直,平整无疵。1861年以后,融入了西方建筑艺术,三镇砖石砌块的艺术造型,也有长足的发展。其中代表作有1905年建成的青岛路街面成排仓库,系框架结构,外包清水外墙,用红砖砌筑,勒脚为花岗石,红砖棱角整齐毫无缺损,灰缝用平缝,与墙面平齐,抱柱略为突出墙面。在门窗洞口,则从上至下将墙身收进,再以带状花边粉刷周边,上部用砖拱,排列整齐。砖是先加工刨成大小头然后砌筑的,因而墙面不断有垂直线条造成的阴影效果,消除了大片墙面的笨重感。这种以构造本身来加强美感,手法简便而效果甚佳,堪称上乘之作。1915年建成的天津路电话局外墙系用汉阳铁砂砖砌筑,砌工精细,收分明快,棱角方正,至今无损。1914年开工、1920年建成的汇丰银行大楼,1921年开工、1924年建成的江汉关大楼,外墙均是用湖南花岗石直砌到顶,正面做成廊柱体,墙面有粉刷花饰或刻石花饰的腰线及檐口线以及基座线,极为繁杂和富丽堂皇。1931年建成荣光堂,其正面山墙砌出屋檐,中部拔高,二侧作马鞍型下垂,用粉刷线脚做成压顶,顶端立十字架,略如骑马墙形式,外部全部清水,勒脚则加粉刷,外墙门窗洞口将墙身收进数皮。形成向内的重叠线条,窗子狭而高,均用尖圆拱,富有宗教建筑神秘感。 50年代绝大部分为清水外墙。其中施工较考究的有武汉展览馆、中南行政大楼(现中共武汉市委大楼)、洪山宾馆、武汉歌舞剧院等少数公共建筑。60年代,外墙面均为混合沙浆粉刷。70年代,墙体改革较为迅速,出现煤灰砖、汉二砖、矽酸盐砌块、泡沫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80年代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结构型式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其围护结构的用材,多选用加气混凝土块,以减轻框架的承重。其墙面均镶饰马赛克或釉面砖,窗台以下有的镶嵌大理石等高级建筑材料。 预制钢筋混凝土大板 1972年,湖北省设计院和湖北省建总公司白沙洲新型材料厂合作。进行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大板的设计、生产、施工的综合研究,并进行了试验和试建。1979年经市科委作专题项目下达,付诸研究实施。武汉市建工局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设计与施工方法,提出了《武汉建工大板住宅建筑体系》,在结构设计上采用标准化多样化的原则,其主要构件基本型61种,反型18种,楼梯3种。可组成8个单体,即卧室4种,客厅2种,厕所1种,梯间1种。8个基本单体可分别组成1室1厅、2室1厅、3室1厅3种户型,可按4个单元组成平面进行布置,适应不同住户需要。湖北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在市内亦大量发展大板住宅的建设(图11-7、11-8),并在生产工艺上,推行现场叠层生产,减少二次运输,降低造价,获得显著成效。1983年以后,大板住宅又改为内板外砌,避免了外墙板隔热差的缺点。至1985年底,全市大板住宅约建成130余万平方米。 参考文献:http://61.183.123.134:8848/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330

zsong
zsong ·
0 0

围护结构的取材,在城市主要由经济和材料品种条件而定,由低级至高级,由简陋到美观。房屋建筑、设计、造型及装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到建筑物的实用与美观,也反映社会的兴替。 板壁、芦席、土坯 1949年以前,这几种材料用于房屋的围护结构还较为普遍,板壁多用在武昌白沙洲、汉阳鹦鹉洲等木材集散地区,因为取材易,施工简便。一般板墙,均采用1.2厘米厚的毛边或齐边板,内立木筋,钉成鱼鳞状,以免透风和渗入雨水,较高级的房屋内壁再钉一层上下接缝的清水簿木板。芦席围护结构多用于郊区菜农集中的村落,一种是用黄泥、石灰加石料或草筋版筑的,另一种是用田泥加草梗,然后和熟做成土砖坯阴干。这两种围护结构易于取材且施工简便,有实用价值。武汉解放后,市政府规定,在市区内不准搭盖芦席棚房,原有的棚户区亦逐步拆除改建。现在这种围护结构已成为历史,即使有所出现,也仅仅是建筑工地临时搭盖的工棚。 砖石砌块砖石砌块的围护结构历史悠久,遗留下来的城内寺观庙宇和武昌龙泉山的楚王陵寝,其做工精细,做到水磨砖,灯芯缝,横平竖直,平整无疵。1861年以后,融入了西方建筑艺术,三镇砖石砌块的艺术造型,也有长足的发展。其中代表作有1905年建成的青岛路街面成排仓库,系框架结构,外包清水外墙,用红砖砌筑,勒脚为花岗石,红砖棱角整齐毫无缺损,灰缝用平缝,与墙面平齐,抱柱略为突出墙面。在门窗洞口,则从上至下将墙身收进,再以带状花边粉刷周边,上部用砖拱,排列整齐。砖是先加工刨成大小头然后砌筑的,因而墙面不断有垂直线条造成的阴影效果,消除了大片墙面的笨重感。这种以构造本身来加强美感,手法简便而效果甚佳,堪称上乘之作。1915年建成的天津路电话局外墙系用汉阳铁砂砖砌筑,砌工精细,收分明快,棱角方正,至今无损。1914年开工、1920年建成的汇丰银行大楼,1921年开工、1924年建成的江汉关大楼,外墙均是用湖南花岗石直砌到顶,正面做成廊柱体,墙面有粉刷花饰或刻石花饰的腰线及檐口线以及基座线,极为繁杂和富丽堂皇。1931年建成荣光堂,其正面山墙砌出屋檐,中部拔高,二侧作马鞍型下垂,用粉刷线脚做成压顶,顶端立十字架,略如骑马墙形式,外部全部清水,勒脚则加粉刷,外墙门窗洞口将墙身收进数皮。形成向内的重叠线条,窗子狭而高,均用尖圆拱,富有宗教建筑神秘感。 50年代绝大部分为清水外墙。其中施工较考究的有武汉展览馆、中南行政大楼(现中共武汉市委大楼)、洪山宾馆、武汉歌舞剧院等少数公共建筑。60年代,外墙面均为混合沙浆粉刷。70年代,墙体改革较为迅速,出现煤灰砖、汉二砖、矽酸盐砌块、泡沫混凝土砌块、加气混凝土砌块等。80年代高层建筑不断涌现,结构型式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其围护结构的用材,多选用加气混凝土块,以减轻框架的承重。其墙面均镶饰马赛克或釉面砖,窗台以下有的镶嵌大理石等高级建筑材料。 预制钢筋混凝土大板 1972年,湖北省设计院和湖北省建总公司白沙洲新型材料厂合作。进行了装配式钢筋混凝土大板的设计、生产、施工的综合研究,并进行了试验和试建。1979年经市科委作专题项目下达,付诸研究实施。武汉市建工局在实践中不断改善设计与施工方法,提出了《武汉建工大板住宅建筑体系》,在结构设计上采用标准化多样化的原则,其主要构件基本型61种,反型18种,楼梯3种。可组成8个单体,即卧室4种,客厅2种,厕所1种,梯间1种。8个基本单体可分别组成1室1厅、2室1厅、3室1厅3种户型,可按4个单元组成平面进行布置,适应不同住户需要。湖北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在市内亦大量发展大板住宅的建设(图11-7、11-8),并在生产工艺上,推行现场叠层生产,减少二次运输,降低造价,获得显著成效。1983年以后,大板住宅又改为内板外砌,避免了外墙板隔热差的缺点。至1985年底,全市大板住宅约建成130余万平方米。 参考文献:http://61.183.123.134:8848/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330